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科建设 >> 重点学科 >> 正文
重点学科
第七批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 2015-12-30  浏览次数:

第七批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自评报告

学校名称

商丘师范学院

学科点名称

理论物理

学科点性质

二级学科

学科带头人

陈向炜

填报日期

2012 年 7 月 10 日

第七批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自评报告

(学科点)

学校名称:商丘师范学院

重点学科名称:理论物理

理论物理重点学科是本着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的有关精神,本着商丘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和我校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根本目标,依托我校物理与电气信息学院(原物理与信息工程系)的人才优势,统一规划、择优遴选、重点建设的省级重点学科,是理论物理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全校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三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扶持下,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在学科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理论物理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特此汇报,敬请审阅。

  1. 本学科建设情况基本概况

理论物理学科于2008年成功申报为河南省重点学科,隶属于物理与电气信息学院,为保证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物理与电气信息学院成立了如下机构:以李汝良(原系主任)为组长的学科建设领导组,以陈向炜(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为组长的学科建设专家组和以刘继英(原系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学科建设监审组。理论物理重点学科的第一个三年建设已基本完成,现组建了一支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团队,培养了多名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了一批青年学术骨干。本学科现拥有教授9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其中博士10人,硕士7人;40岁以下15人。梯队人员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团结协助,有凝聚力。在此三年间,初步建成了“固体微结构与功能“校级重点实验室,开展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的研究。此外,还建成“数学物理与数学力学” 研究所和“计算物理”研究所2个学科支撑平台,在汇集学科队伍,拓展研究方向,争取高层次科研项目等方面已显示出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二、建设规划完成情况

1.建设目标的完成情况

理论物理学科于2008年6月申报河南省重点学科时,提出的建设目标为:“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龙头,以物理学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为依托,以人才培养为宗旨,大力发展和稳定本科教育,发展硕士生教育,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经过3-5年的努力,把理论物理学科建设成为在省内同类高校具有较强影响力、在全省有一定知名度的省级重点学科”。

经过三年的建设,理论物理重点学科已基本达到了所规划的目标,在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加强科学研究和学科基地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形成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特色。目前,学科总体建设工作以理论物理为主线,进行数学物理与数学力学、计算天体物理、计算凝聚态物理、新材料技术和光学微腔等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建设情况如下。

2.主要研究方向的进展情况,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水平

在研究方向方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本学科现有基础,整合学术资源和研究力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本学科现有5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分别是:数学物理与数学力学、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理论、电磁理论及应用、计算天体物理、量子力学与群论。目前,计算天体物理方向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数学物理与数学力学、计算天体物理和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理论这三个方向各有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2009年已建成“固体微结构与功能”校级重点实验室,2010年年底学校批准建设“计算物理“校级研究所。2008年以来,本学科主持省部级项目10项,并先后获得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第一层次)和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

3年来,学科组成员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论文30多篇,有相当一部分研究工作发表于本专业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7项。

3. 第一学术带头人作用及学术团队建设情况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第一学术带头人陈向炜带领学科团队,在学科平台建设工作、学科队伍建设及科研工作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肩负起了学科建设中坚力量的职责,在学科方向凝炼、学科团队建设、教学科研工作和科研经费争取等方面,做出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在此三年中,以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建设为重点、以扶持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核心、以培养青年教师为基础,大力加强学术队伍的内涵建设,优化学科队伍结构,大大提高了学术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理论物理学科现有教师总数20人。现有博士10人,硕士7人——硕士以上比例85%。建设期间,有2人晋升教授(其中1人提前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人晋升副教授。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5人——高级职称比例为70%。本学科现有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各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河南省高效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陈向炜、陈文聪、崔玉亭三位学术带头人的科研成果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

4. 培养人才的措施及取得的成绩

在培养人才方面,按照“宽基础、多方向、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相结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保证人才培养的顺利开展:

(1)加强师范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在河南省师范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中,我院参赛选手3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河南赛区1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2008年全国数学建模比赛河南赛区3人获一等奖,3人获三等奖。2009年全国数学建模比赛河南赛区2人获二等奖,6人获三等奖。

(2)积极推进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地方经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具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教育事业及社会需求的素质和能力。例如,先后与洛阳牡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继柔性输电系统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在这些企业设立了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提升了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进行结合的能力。

(3)构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体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学习主动权和自主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在三年的学科建设过程中,本学科吸纳部分学有潜力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对他们进行早期科研训练。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计算机软件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这为他们今后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三年间,有近30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课题获得资助。

(4)在培养更高层次人才方面,以建设硕士学位授权点为目标,充分整合人力和资源优势,深化与苏州科技学院、河南工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的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5)建设期内,本学科组成员组成的“理论物理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2010年,物理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理论物理学科成为学校首批申硕学科,每年获得科研经费资助15万元。

5. 科学研究情况

在该学科建设期间,在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领导组的指导下,在校领导和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本重点学科力争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凝练科研团队;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质量要求,着重突出应用性成果,加大了对优秀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大力支持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重大项目和人才项目的申报工作;同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邀请国际国内高水平专家学者参与本学科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三年来,学科组成员共发表SCI、EI论文30多篇,有相当一部分研究工作发表于本专业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9年已建成“固体微结构与功能”校级重点实验室,2010年年底学校批准建设“计算物理“校级研究所。2008年以来,本学科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项目题目:脉冲星与含致密天体密近双星的演化);目前,“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界面移动的孤子理论及其磁控超弹性”、“ 广义Birkhoff系统的全局分析”和“致密双星的前身星及其演化历史的研究”三个在研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本学科目前主持省部级项目12项,并先后获得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第一层次)和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

6. 技术开放和产生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高校是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服务社会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宗旨,实施“产、学、研”相结合,助推行业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是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我们积极谋划,以基础研究为支撑,以应用研究为主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商丘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本学科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优势,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与企事业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力争使本学科平台不仅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基地,而且成为科技成果在经济建设中迅速产生效益的生产力转化基地。在此期间,我们先后与洛阳牡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继柔性输电系统公司、河南省中分仪器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在这些企业设立了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不仅实现了学科与地方发展相互适应的“产、学、研”互动机制和适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互动机制,也以自身的贡献赢得了社会的支持,更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此外,本学科的一批专家、学者还积极参与地方的经济和社会规划活动,研究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此过程中,也有助于进行课题研究和产业孵化。

7.国内外合作研究情况

本学科大力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加大经费投入、感情投入和宣传工作力度,聘请高层次人才与本学科进行合作研究。近三年来,本学科每年会邀请3-5名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高水平专家来校合作、讲学,以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外出访学、进修、参加高级研讨班,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

计算天体物理方向与国内外相关科研单位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脉冲星和夸克星的理论研究方面,与北京大学天文系徐仁新教授的脉冲星小组进行合作。在含致密天体密近双星演化的课题上,与南京大学天文系李向东教授和中科院云南天文台韩占文研究员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在白矮星演化的计算方面,得到了阿根廷拉普拉纳大学Panei教授的大力帮助,并与其合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stronomy & Astrophysics 上发表论文1篇。

衍射光学与光学微腔方向与中国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肖云峰研究员进行科研合作,数学物理与数学力学方向得到了北京理工大学梅凤翔教授的大力支持,以上2个方向均与合作单位有合作的科研成果。

8. 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情况

科研平台建设是重点学科平台建设的精彩华章,是重点学科赖以生存、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重点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理论物理重点学科对此高度重视。三年来,在学院领导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根据我院的人才优势,克服重重困难,在学科平台建设方面也已初见成效。已建成“固体微结构与功能“校级重点实验室和“计算物理”校级研究所,“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本学科乃至其它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和有力支撑。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2008年以来,学校累计向本学科投入建设经费200余万元(其中西班牙贷款100余万、德国贷款100余万),用于“固体微结构与功能”校级重点实验室的设备购置。西班牙贷款设备已安装调试到位,德国贷款设备正在招标购置过程中。

9. 学科管理及经费筹措和使用情况

理论物理重点学科建设由学校宏观指导,学院领导组及专家组负责具体实施,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经过三年来学科建设工作的实践,已形成了一套稳定的省级重点学科运行管理的可行方法,即在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领导组的指导下,健全重点学科建设专家组、领导组、监审组,制定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合理使用特色专业建设经费,研究和解决重点学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配合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领导组,对本学科的建设工作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立足本校实际,发挥整体优势,大胆进行探索、创新和试验,建立有切实可行的重点学科管理体制。

在学科建设期间,重点学科共投入科研业务费70万元(省教育厅拨款10万元,学校匹配10万元,学校对理论物理申硕学科提供资助经费15万元/年*2年=30万无,学科点自筹经费20万元),且制定了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即在学院监审组的监督下,根据学科建设需求,由重点学科领导组制定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公布于全体成员;经费主要用于资助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发表高层次论文、资助无经费教师进行科研启动、解决学科建设中急需的低值易耗品、通用实验药品及价值较低的公用仪器设备的购置等方面。

三、建设成效分析

1. 本学科在该建设期内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厅级人才项目申报取得了较大突破。自2008年以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并先后获得了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第一层次)和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3年来,本学科组成员可支配科研经费约530万元(含学校配套经费)。

(2)科研成果丰硕。2008年以来本学科组成员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3篇,被SCI、EI收录35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7项。

(3)团队建设成效显著。2008年,理论物理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学科团队中博士占50.0%,教授占45.0%。

(4)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建设卓有成效。学校利用西班牙贷款和德国促进银行贷款项目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各类实验室建设,本学科现在拥有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研究所1个。

(5)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在各类竞赛中成绩突出。三年来,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研究中,有近30项研究课题获得资助。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比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 分析本学科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及效益分析

在学科建设期间,我们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商丘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以基础研究为支撑,以应用研究为主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本学科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优势,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与企事业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使本学科平台不仅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基地,而且成为科技成果在经济建设中迅速产生效益的生产力转化基地。这一方面在“技术开放和产生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部分已有较为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四、存在问题

1. 目前本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理论物理省级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研究方向的发展不甚均衡

由于学院在引进高水平科研人才时没有制订完善的学科发展规划,导致目前博士的研究方向呈现较为分散的现状,部分研究方向只有1-2名高水平人才,研究实力有待加强。

(2)学术专著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偏少

三年来,本学科在国家级科研项目和SCI论文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是高水平的学术专著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仍偏少。

(3)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偏少

本学科组成员三年来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30余篇,如计算天体物理研究方向有7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影响因子7.364)、《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影响因子5.103)、《Astronomy & Astrophysics》(影响因子4.179)上。然而,其他研究方向高水平学术论文偏少。

(4)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数量尚可,但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仍是空白。这一现象表明本学科学术骨干实力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5)科研平台层次亟待提高

本学科现有校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所各1个,但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计划上仍然空缺。

2. 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和改进措施

存在以上不足的原因,主要由于学科建设前期底子较薄,条件差,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层次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团队科研能力仍需加强。为此,我们将继续加强学科的各项建设,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科研氛围,充分调动全体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将学科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 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改进:

(1)加强学科方向建设,大力培育学科和学术带头人

本学科各研究方向发展不甚均衡,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理论和数学物理与数学力学这两个研究方向实力较强,另三个研究方向实力较弱。未来3年内,计划引进部分计算天体物理和量子光学两个方向的高层次学术人才。

围绕物理学申硕学科建设的需求,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为重点,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力争5年内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3-5人,培养学术骨干5-8人。“十二五”期间,力争培育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2人、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3名、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1-2名、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2-3名,使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在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

(2)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利用德国促进银行贷款项目,加强固体微结构与功能校级重点实验室和计算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力争将固体微结构与功能校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同时提高实验室现有科研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效率,争取作出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3)完善科研奖励机制

完善现有的科研激励和约束机制,特别是对高层次的科研项目、科研论文、学术专著和科技成果奖给予重奖,鼓励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科研,促进教师取得更高水平和更多数量的课题立项和科研成果。同时建立实施责任制,严格考核,使每一位学科团队成员都发挥好其应有的作用。

(4)加强科研管理

加强科研管理,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以科研促进理论物理重点学科的发展。实行重点项目和重大成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有效的科研工作评估体系和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科研管理制度。

上一条:理论物理河南省重点学科申报表

版权©所有: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地址:商丘市文化中路298号 联系电话:0370-2592843 传真:0370-2592200  豫ICP备05004423号